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还是阳历算的,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,但如今很多人对二十四节气并不是很了解,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,以下分享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还是阳历算的。
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还是阳历算的1
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算
“二十四节气”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,所以属阳历范畴。世界范围内凡是使用二十四节气的都按阳历计算。
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,认知一年中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。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,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,甚至是文化观念。
二十四节气为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这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(黄经)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,将全年划分的二十四段。
二十四节气(24 solar terms),是指干支历(太阳历)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,是根据地球在黄道(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)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.,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°所到达的一定位置。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。
认知一年中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。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,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,始于立春,终于大寒,周而复始。
你可能感兴趣:最全的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介绍
二十四节气规律
“二十四节气”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,所以“二十四节气”在公历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,二者前后不差1-2日。地球每365天6时9分10秒〔精确〕,围绕太阳公转一周,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。
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,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,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。以北半球来讲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天文上就称为夏至;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称为冬至。
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,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;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时,分别为夏至和冬至。太阳直射点在南、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。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为:春分,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°,此后北移。夏至,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(即古人所谓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),此后南移。
秋分,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°,此后继续南移。冬至,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(即古人所谓“日南至,日短之至),在此之后向北移动,循环往复。
我国位于北半球,北回归线穿越我国境内。北回归线代表了很多事物的分界线,是温度带(热带和北温带)的一条划分界线,是太阳能够直射的最北纬度线,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的时候,也意味着北半球到了夏至日(此时斗柄指向午位,太阳黄经达90°)。
北斗、太阳等天体运行所标示的节气与这条线有着密切的关系,季节交替时很多物候现象、气候类型在这条北回归线附近渐变。
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还是阳历算的2
二十四节气是按照阳历划分的。
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,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。
依次为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
《二十四节气歌》: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”
扩展资料:
二十四节气含义
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(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)上的位置来划分的`。视太阳从春分点(黄经零度,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)出发,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;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,为一回归年,合360度,因此分为24个节气。
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,指导农事活动,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,对指导农民伯伯耕作具有重要意义。
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“二十四节气”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的申报工作。
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还是阳历算的3
现代化的农业还需要二十四节气吗?
二十四节气作为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,它不仅能准确的反映出自然节律的变化,同时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,比如在以前农民就是以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耕生产的,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的民俗谚语等。
有的人说现在农民不再像过去那样是靠天吃饭了,尤其是现在的气候也不再是几十,几百年前的气候了,早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,因此就不再需要二十四节气了。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,即便是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二十四节气依然有其存在的意义。
首先,二十四节气为现代农业的.播种和收获提供了参考的依据。
要知道在二十四节气中,不同的节气代表的意义不同,比如春分、夏至、秋分和冬至是用来表示昼夜的长短,而雨水、谷雨、小雪、大雪则是用来反应降水量的多少的,还有小暑、大暑、处暑、小寒、大寒指示温度变化的。
另外还有清明时节就要开始种瓜点豆了,而芒种节气就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的播种,因为这个节气的时候气温上升明显,降雨也充沛,空气湿度大,非常适合这类作物的播种。
其次,二十四节气还能为现代农田管理提供气候方面的预测。
比如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依然是计算数九、数伏,春社扥时间点的基准,其中在冬至节气这天开始数九了,而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就要入伏了,其中三伏天和“三九”期间分别就是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候。
即便是现在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这个规律依然还是存在的。所以二十四节气依然还能为现代农田管理提供短期的气候预测作用。
最后,二十四节气还能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提供预警警示。
有些人对于古代劳动人民传下来的一些农谚、俗语嗤之以鼻,殊不知在民间很多的农谚都是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,并且它们都是古人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,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灾害发生的关键时期。
比如农谚常说的“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”,还有“清明前后怕晚霜,天晴无风要提防”等等,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,在今天也是有很高参考价值的。
要知道在国际气象界,我国独有的二十四节气还被誉为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”。在2016年11月30日,它更是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、科学及文化组织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。